Sir昨天看到一條新聞。
很多網友想不到——
中國熒幕上的"職業鬼子"矢野浩二,怎麼會被日本表彰?
更想不到——
矢野浩二還曾被日本《新聞周刊》,評為"世界百位最受人尊敬的日本人"之一。
甚至,2014年,他還打敗木村拓哉、小栗旬等日本偶像,被評為在中國大陸地區,最受歡迎的日本男藝人。
這些榮譽,絕不僅僅是靠演"鬼子"得來。
很多人知道矢野浩二,是從芒果臺的《天天向上》。
左二是矢野浩二
因為跟不上其他主持人語速,經常露出認真但迷茫的表情,睜大眼睛,讓人覺得有點"萌"。
不少觀眾還記住他的口頭禪——
開心開心極~瞭。
其實加入《天天兄弟》前,浩二已經在中國待瞭快十年。
他是最早來中國發展的日本專業演員之一。
18歲,浩二離開出生地大阪,去東京追夢——
當偶像劇男主角。
明星夢哪有那麼容易實現。
在東京6年,他多演路人甲。
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個角色——在兒童節目被熊貓摔。
這樣下去不是辦法。
2001年,31歲的矢野浩二獨自來到北京,為職業生涯最後沖刺。
他把簡歷復印瞭300多份,一傢一傢拜訪影視公司。
一邊學漢語,一邊找戲演。
因為國籍,浩二確實得到一些演出機會。
但角色基本隻有一種——抗日劇裡的"日本鬼子"。
《鐵道遊擊隊》的崗村。
《烈火金剛》的毛利大隊長。
當時,中文不好的他,根本不能理解"鬼子"是什麼意思。
隻是覺得,自己不優秀,又是在異國他鄉打拼,一定要格外努力。
他出瞭名的敬業,經常花一個多月的時間查字典,背臺詞。
連對手的臺詞都背。
一起拍《狙擊手》的導演高希希就曾贊他——真不是一般的敬業。
高希希當時住矢野浩二樓下,每天聽到樓上"砰砰砰"的聲響。
後來才知道,是浩二抱著道具槍,在練習各種狙擊姿勢。
2005年中日關系緊張的時候,浩二參演的多部電視劇在晚上8、9點的黃金時段同時播出,"占17個頻道"。
靠演"鬼子",浩二在中國成功混瞭個臉熟。
他清楚記得,自己第一次被當成"明星",是在傢樓下遛彎時,一個中年女性問他要簽名——
你是日本鬼子吧?你可演瞭不少電視劇呀。你,真的很帥,太帥瞭!
沒被叫出名字,浩二依然興奮。
"職業鬼子"之路,一走就是三年。
慢慢的,他發現,原來人傢根本不需要他的演技。
導演跟他說,不用多餘的心理活動。
"越壞越好,越兇越好"。
我演的不是真實的人,隻是"日本人=惡"這個單純的印象。
穿一樣的軍裝,說一樣的臺詞。
角色任務就是——
打罵中國人,殺中國人,最後被八路軍/好人殺死。
有段時間,他"看見軍裝就想吐"。
在他看來,這樣極度臉譜化的抗日劇,並不能真正讓觀眾感受戰爭的殘酷。
浩二想做些力所能及的改變。
《烈火金剛》中,他飾演殺人不眨眼的日本軍官,被打死前,流下一滴淚。
這是劇本沒有的即興演出。
浩二想用這一滴淚,來表達這位日本士兵的情感、對故鄉的思念。
《記憶的證明》,他出演的日本軍官雖然生性殘暴,但同樣會為瞭愛的女人心碎。
最後的訣別,甚至悲壯。
這些嘗試讓更多觀眾記住瞭他。
但這樣"有人性"的角色,不多。
2006年,他參演《大刀進行曲》,又一個殘暴的"鬼子"角色。
浩二一點也不想演,拍攝過程中,常常狀態不佳。
一個攝影師朋友看出瞭浩二的心事,勸他:"鬼子什麼的,不演也罷,你可以演一些新角色啊。"
浩二感動得幾乎哭出來——
我感到被人理解,我不再是一個孤獨的人。
他下定決心,再也不碰那些刻板的鬼子角色。
他不排斥戰爭題材,也不排斥演反派。
隻是"角色不應該為瞭壞而壞"。
電視劇《盛宴》中的亮相,就讓人大吃一驚——
中共地下黨員。
他成瞭中國抗日劇,第一個出演中國人的日本人。
接下來,他又在《烽火雙雄》,演瞭一個從小生長在中國,後來加入八路軍的日本人。
這是一個很有挑戰的角色。
為此,他觀摩瞭很多八路軍的角色形象,學習他們的表演,發現瞭很多八路軍獨有的動作和語言表達方式。
矢野浩二明白,自己在中國發展,身份特殊。
在中國這十多年,每逢中日關系波動,他的事業也隨之搖擺。
當初演"鬼子",就有日本網友罵他"叛國"——
演這樣的角色,不覺得丟臉嗎?
一開始到北京,不會說中文,在出租車上人傢一聽他滿口日文,就不願意搭理他。
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國內反日情緒又一度高漲。
那段時間,浩二走在路上都低著頭,盡量不跟人說話,怕暴露口音。
整棟公寓,隻有管理員知道他是日本人。
主持《天天向上》,因為無心說瞭一句"順我者死,逆我者亡",惹怒一位軍旅歌唱傢來賓。
前幾年,甚至傳出矢野浩二被開除國籍、強迫下跪,被毆打致死等假新聞。
據"目擊者"稱,他死前大喊——
誰也不能阻止我愛中國!
還有圖有真相。
這其實是片場照
這些委屈,讓他更體會到自己使命——
我希望中國民眾能夠看到真正的日本人,日本民眾也能看到真正的中國人。
改變抗日劇裡"日本鬼子"的形象。
去各地高校演講、拜訪養老院、在中日文化交流博覽會上頻頻露面。
在日本上節目時,他也大聲說:"我愛中國"。
努力沒有白費。
《新聞周刊》評價他——
消除瞭人們對過去日本軍人殘暴的印象。
娛樂節目專門采訪他,請教如何跟中國人打成一片。
還有日本媒體拍攝他的紀錄片,稱他"輕松跨過瞭中國和日本的鴻溝"。
矢野浩二想成為中日交流的管道。
這樣即使國傢之間有沖突,有這些"管道"在,百姓之間的交流就不會斷。
可惜的是,這樣的"管道",目前似乎僅有一個。
在更多的內地抗戰劇,我們看到的,依然是將日本軍人徹底地臉譜化的"鬼子"。
同樣出演日本軍人的塚越博隆就曾被導演要求在大雪中強奸一個村婦。
他覺得天太冷,這個行為不合邏輯。
但是導演說,就這麼拍,日本鬼子不是人,什麼事情都幹的出來。
結果,褲子一脫,屁股就凍僵瞭。
在薑文看來,這些都是"過嘴癮"的電影。
我們更需要的,是真實的日本人。
日本善於學習和研究中國,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有優點的敵人。如果我們不能正視這些優點而是將其模糊掉,不承認它,就會面臨失敗的危險與災難。
所以,《鬼子來瞭》中,被抓住的兵花屋小三郎原本一心求死。
但是挨瞭一刀就死後,卻燃起瞭生的欲望,對一直被灌輸的武士道,愛國主義產生懷疑。
電影在日本上映時就引起轟動。
朝日新聞評價它—— "超越國境的人性真實"。
日本政府把外務大臣獎頒給矢野浩二,正因為他雖然出演日本鬼子,但同時展現瞭一個真實的日本人形象。
真實自有萬鈞之力。
一個演員尚有如此覺悟。
而我們自己的抗戰作品,還在違心地故作歌頌,浮誇地自我吹捧。
把敵人說得蠢笨如豬。
不認真嚴肅的對待歷史。
不提供真正有價值的反思。
意淫出種種不存在的高潮。
如此,既不能真正的強大。
對那些在戰爭中犧牲的英雄,也是不可原諒的羞辱。
Orignal From: 這樣的「日本鬼子」越多越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