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6日星期日

糖尿病友抓住這些蛛絲馬跡,遠離低血糖危害!



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濃度低於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即可診斷低血糖。低血糖癥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的以靜脈血漿葡萄糖(簡稱血糖)濃度過低,臨床上以交感神經興奮和腦細胞缺氧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征。低血糖的癥狀通常表現為出汗、饑餓、心慌、顫抖、面色蒼白等,嚴重者還可出現精神不集中、躁動、易怒甚至昏迷等。



      低血糖原因:

臨床上反復發生空腹低血糖癥提示有器質性疾病;餐後引起的反應性低血糖癥,多見於功能性疾病。

    1.空腹低血糖癥

(1)內源性胰島素分泌過多:常見的有胰島素瘤、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等。

(2)藥物性:如註射胰島素、磺脲類降糖藥物、水楊酸、飲酒等。

(3)重癥疾病:如肝衰竭、心力衰竭、腎衰竭、營養不良等。

(4)胰島素拮抗激素缺乏:如胰高血糖素、生長激素、皮質醇等缺乏。

(5)胰外腫瘤。


2.餐後(反應性)低血糖癥

(1)糖類代謝酶的先天性缺乏:如遺傳性果糖不耐受癥等。

(2)特發性反應性低血糖癥。

(3)滋養性低血糖癥(包括傾倒綜合征)。

(4)功能性低血糖癥。

(5)2型糖尿病早期出現的進餐後期低血糖癥。



      低血糖的"蛛絲馬跡"

不同的人,低血糖表現可能不一樣。饑餓、心慌、出汗確實多見於初發低血糖,但饑餓感並不等於低血糖。很多糖尿病患者有饑餓感時血糖值並不低,甚至可能很高。所以,出現饑餓感,及時監測血糖是必要的,但是測出的血糖不低也不能否定已經發生過低血糖。因為測定血糖時,低血糖可能已經反彈成瞭高血糖。




  血糖在短時間內下降過快或下降幅度過大,患者也會出現心慌、出汗、手抖、饑餓等低血糖癥狀,但這時他們的血糖也不低。


       同是低血糖,每個人的癥狀可能不一樣。臨床觀察發現,糖尿病患者在發生低血糖時的臨床表現與年齡有關。成年人發生低血糖往往癥狀比較典型,主要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癥狀,如饑餓感、心慌、手抖、出虛汗、四肢無力等,而發生於老年人的低血糖往往表現為嗜睡、意識障礙、偏癱、癲癇樣抽搐、昏迷等,很容易被誤診為"急性腦卒中"。




   有些低血糖沒有明顯癥狀,被稱為"無癥狀性低血糖"。無癥狀性低血糖多見於老年糖尿病患者及長期頻繁發生低血糖的人,由於隱患很大,可能悄無聲息地奪去人的生命,因此一定要加強血糖監測。



 "兇相畢露"的低血糖容易辨認,但有許多低血糖卻"深藏不露",甚至表現得奇奇怪怪,因為低血糖實際上是引發腦功能失常。在臨床工作中,我們見過某些病人低血糖發作時僅訴說頭痛、發冷;有的人隻是口齒不清,他能聽見別人說話,知道什麼意思但是不能回答,想回答但是嘴不聽使喚;有的傢屬見到病人煩躁不安,走來走去不理人,意識處於模糊狀態。更為奇特的是,有的病人在低血糖發作時會脾氣暴躁,甚至和人打架,有的則發生房顫,或僅僅感到舌根發麻。總之,發現患者行為舉止和往常不同,一定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漸。


鑒別診斷

低血糖有時可誤診為精神病、神經疾患(癲癇、短暫腦缺血發作)或腦血管意外等。


1.低血糖病因的鑒別:磺脲類藥物、胰島素用量過多、胰島素瘤等。

2.交感神經興奮表現的鑒別: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嗜鉻細胞瘤、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更年期綜合征等。

3.精神-神經-行為異常的鑒別:精神病、腦血管意外、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昏迷、高血糖高滲狀態等。


如何治療低血糖?

治療包括兩方面:一是解除低血糖癥狀,二是糾正導致低血糖癥的各種潛在原因。對於輕中度低血糖,口服糖水、含糖飲料,或進食糖果、餅幹、面包、饅頭等即可緩解。對於藥物性低血糖,應及時停用相關藥物。重者和疑似低血糖昏迷的患者,應及時測定毛細血管血糖,甚至無需血糖結果,及時給予50%葡萄糖40~60ml靜脈註射,繼以5%~10%葡萄糖液靜脈滴註。神志不清者,切忌喂食以免呼吸道窒息。


怎麼預防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尤其合並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病人,應註意預防低血糖的發生。

1.制定適宜的個體化血糖控制目標。

2.進行糖尿病教育:包括對患者傢屬的教育,識別低血糖,瞭解患者所用藥物的藥代動力學,自救方法等。

3.充分認識引起低血糖的危險因素:①定時定量進餐,如果進餐量減少應相應減少藥物劑量;②運動前應增加額外的碳水化合物攝入;③酒精能直接導致低血糖,避免酗酒和空腹飲酒。

4.調整降糖方案:合理使用胰島素或胰島素促分泌劑。

5.定期監測血糖,尤其在血糖波動大、環境、運動等因素改變時要密切監測血糖。




Orignal From: 糖尿病友抓住這些蛛絲馬跡,遠離低血糖危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