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4日星期三

華誼兄弟你這麼不務正業,到底想要做什麼?



這些選擇中並沒有哪一個更好,但問題是,華誼需要從中做出一個選擇。


好奇心日報|韓方航


《老炮兒》是整個 2015 年最值得關註的華語電影之一。在電影最後的場景中,馮小剛飾演的六爺在冰湖上用軍刀勉力支撐起自己的身體,配合著一個仰視的鏡頭,顯得格外悲壯。 


 

"掉隊的"六爺看起來也成為《老炮兒》背後的制片方華誼兄弟自身的寫照——在瘋狂增長的中國電影票房中,華誼兄弟掉隊瞭。繼 2014 年失去瞭把持多年的民營電影公司票房第一的位置之後,華誼兄弟在 2015 年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滑落到 4.5% 左右。那個屬於華誼兄弟的黃金年代看上去就這麼結束瞭。 


華誼自己可能不這麼看,對於一個公司來說同樣重要的財務報表顯示的是完全不一樣的華誼。在 2015 年前三個季度,華誼兄弟的收入翻瞭一番。不算各種投資所帶來的收入,1.28 億的凈利潤比 2014 年同期增長瞭 148% 。 


增長主要來自於華誼兄弟收購的遊戲公司銀漢科技,2014 年 5 月,銀漢科技的業績被並入華誼兄弟的報表。隨後華誼兄弟公佈的半年報表顯示,一個多月的時間,銀漢科技貢獻的收入接近 7500 萬元。 


在 2015 年的半年財報中,遊戲業務所在的互聯網娛樂的毛利超過 4 億,已經超過影視娛樂貢獻的 3.3 億成為華誼兄弟最重要的利潤來源。 


《時空獵人》是銀漢科技最有名的一款遊戲


事實上,在華誼兄弟的報表中,最大的利潤來說既不是電影、也不是遊戲,而是所謂的投資收益。出售此前投資的掌趣科技的股票,江蘇耀萊影城,以及投資的超凡網絡在香港上市為華誼帶來瞭接近 5 億元的收益。 


理論上你現在再說華誼兄弟是個電影制作公司已經不那麼合適瞭。 


一個從 2009 年開始的戰略,看起來是走對瞭。那一年華誼兄弟開始提出的去電影化策略。 


"未來如果隻做票房的話,我覺得這一個企業就走偏瞭,2009 年一上市,我自己說出的對高管的第一句話就是從今天開始華誼兄弟去電影化。但是我這個話其實我想好瞭也沒有想好,但是我冥冥感覺到,華誼一定不能隻做電影。 "王中軍在接受鳳凰財經的專訪時這麼說。 



即使王中軍口口聲聲說沒想好,但他心裡是明白的。電影這個行當風險太大,尤其是在中國就是個看票房吃飯的生意,而人們願不願意去看電影,願不願意去看華誼的電影,這個太不好說瞭。 


那個時候,中國電影市場已經爆發,每年的增長率超過 30% ,但華誼內部原本奉行的以藝人明星來帶動整個電影制作的模式正遭遇"蠶食"。


馮小剛是最好的例子。 從 2002 年的《大腕》到 2008 年的《非誠勿擾》,華誼和馮小剛聯手拿下瞭好幾年的票房冠軍。 


但這兩年馮小剛老瞭,創作力也漸漸衰退。2012 年 2 月,馮小剛發微博說自己對電影的愛越來越淡,疑似要退出電影圈瞭。結果當天華誼股價就開始下跌,最後逼得馮小剛發微博道歉說:"我會尊重與華誼的合約,並力所能及高質履行。"即便馮小剛這麼說瞭,但馮小剛在市場上已經失去瞭絕對的統治力。



華誼引以為豪的藝人經紀業務也開始萎縮。從王京花的出走,再到周迅、黃曉明、李冰冰、范冰冰等人脫離華誼的體系,自己組建工作室。


而與此同時,電影行業中的其它競爭者開始崛起。光線傳媒憑借著強大的地面發行能力進入制片環節,博納影業則依靠著著北上淘金的香港影人,萬達有雄厚的資金,還有在一旁虎視眈眈,想要用互聯網來顛覆傳統電影行業的互聯網公司。這些都讓馮小剛式電影的大投入顯得笨重而且風險莫測。 


去電影化這個戰略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提出來的。對於華誼來說,它的本意是為瞭幫助華誼尋找在電影之外的利益來源。用王中軍的話來說就是:"我覺得一個電影公司不可能成為一個偉大的公司……我可能就變成花花公子的老板瞭,它會出一本雜志,隻是秀隻是美,但是它沒有持續盈利或者大盈利的能力。" 


盡管王氏兄弟很多次聲明"去電影化"並不是說華誼不拍電影,而是說華誼不隻是拍電影,但是當華誼的資源精力都投入到其他業務當中的時候,電影業務被邊緣化是不可避免的。 


於是,我們看到瞭另一個華誼在接下來的 5 年時間裡浮出水面。 


2010 年,華誼兄弟以 1.48 億元的價格獲得瞭手機遊戲廠商掌趣科技 22% 的股權。在掌趣科技上市之後,華誼兄弟拋售掌趣科技,累計套現接近 10 億元。目前華誼兄弟擁有的掌趣科技股票價值仍然超過 17 億元。 


2013 年,華誼兄弟收購銀漢科技,這傢遊戲公司在一年後並入華誼兄弟的財報當中。2015 年,華誼兄弟又投資瞭遊戲發行商咸魚遊戲以及開發瞭《全民槍戰》的英雄互娛。



華誼的娛樂地產項目(華誼稱之為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業務)的收益可能也不少。在位於海南的馮小剛電影公社 1942 風情街開業之後,截至 2015 年第三季度,華誼兄弟陸續簽約的類似項目達到瞭 14 個。


但是,如果與華誼曾經在電影行業的老大地位相比,它在遊戲行業、娛樂地產領域還隻是一個小角色。2015 年,中國遊戲產業收入超過 1400 億,其中騰訊超過 400 億,網易超過 150 億,但華誼隻有不到 10 億。 


而在娛樂地產領域,馮小剛電影公社官方宣佈每年的遊客量超過 100 萬人。即使是按 100 萬的規模來算,與它的目標迪士尼比起來也相去甚遠。上海市政府給出的官方預測是在第一年,上海迪士尼樂園的遊客人數超過 700 萬。


事實上,這個 1942 風情街還隻是一個步行街,隻不過被做成瞭民國和香港老街的風格,裡面開瞭一些商店和小吃店,和在各大旅遊景裡點已經泛濫的古鎮、古街沒什麼本質區別。


唯一的賣點來自於和馮小剛電影的聯系。1942 風情街顧名思義就是根據馮小剛電影《1942》中的場景建設的。但是相比起它的競爭對手——迪士尼樂園、環球影城——華誼並沒有辦法提供更多的娛樂體驗,也就沒有什麼競爭力。


馮小剛電影公社(圖片來自:攜程)


而且,在大部分娛樂地產項目中,華誼付出的是自己的品牌,收回的是則是授權費、幹股、和 10% 的門票分成收入。在華誼的財報中,這個業務的毛利率是 100% ,用王中軍的話說:"品牌就是印鈔機。" 


在這當中,最大頭的收益仍然是授權費。這筆一次性的收入雖然很豐厚,但沒有可持續性。當娛樂地產的市場飽和,他們所帶給華誼的收入就會大大降低。

所以華誼兄弟的娛樂地產生意依賴的是過去的電影帶來的知名度和娛樂地產泡沫,"吃老本"是一個恰當的形容。 


事實上,華誼兄弟在經營娛樂地產和遊戲生意的時候是有野心的,他們的標桿是迪士尼。 他們想學像迪士尼一樣,把一部《鋼鐵俠》電影改編成電視、做成玩具、開發成遊戲、最後被擺進樂園裡成為一個景點供人們參觀。 


但華誼沒有做到這一點。2014 年,華誼宣佈要把銀漢科技的一款遊戲《神魔》改編成電影,還邀請瞭王晶來擔任導演。 但在王晶自己所說的未來計劃中卻看不到《神魔》的影子。


馮小剛電影公社看上去也更像是一片普通的逛街的地方,與馮小剛《私人定制》的 7 億票房相比,這個娛樂地產顯然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


從這個角度來看,隻能說華誼的遊戲和娛樂地產確實是能夠賺到錢的生意,但是他們都無法和華誼兄弟最主要的電影電視業務形成足夠深入的互動。憑著這些生意,華誼兄弟能夠做大,能夠在風險巨大的電影行業外找到新的收入,但是這不足以讓華誼兄弟成為中國的迪士尼。 


華誼兄弟和迪士尼之間的差距並不在於華誼缺瞭哪些業務,而在於華誼拍不出好看的電影。每一次迪士尼在總結自己的業務的時候,他們說的更多的還是迪士尼、漫威、皮克斯、星球大戰這四個品牌。換句話說,驅動迪士尼的整個生意的還是那些影視作品。 


《星球大戰》就是最好的例子。1977 年,《星球大戰》電影上映,轟動全球,這才有瞭後來更多的電影,大賣的玩具,樂園中的景區,手機上的遊戲等等一系列的衍生產物。 


反觀華誼過去一年在影視業務上的動作。除瞭一部《老炮兒》以外,華誼並沒有拿出足夠多能夠說服觀眾的作品。 



新的戰略調整可能已經重新開始瞭。 


2015 年下半年,華誼收購瞭兩傢公司——一傢是由華誼自己的藝人李晨、陳赫、馮紹峰、鄭愷等人成立,另一傢則是由馮小剛成立的,分別是 7.56 億元以及 10.5 億元。


這種做法看上去像是變相再給藝人們發獎金,而王中磊也證實瞭這種說法。"華誼兄弟最看重的是藝人本身的價值。"


獎金發放的方式變成瞭收購,並且華誼還和藝人們簽訂瞭業績對賭的協議。但本質上,這和華誼以前抓住馮小剛、抓住周迅、黃曉明、李冰冰、范冰冰的策略沒什麼本質上的區別,都是寄希望於藝人明星成為票房或者收視的保障。


當然,王中軍現在可能也不止於此,明星衍生出的粉絲經濟成瞭華誼想要抓住的東西。2014 年和 2015 年,華誼分別和騰訊以及百視通合作,推出瞭兩款位於手機和電視端的粉絲經濟產品星影聯盟以及娛樂傢。


華誼還單獨為粉絲經濟成立瞭一傢公司華誼創星,由原華誼兄弟董事長秘書胡明領導。不久前,關於華誼創星的消息是,胡明辭去瞭華誼創星的董事長和總經理職務,王中磊親自接任這傢公司。


你可以看出粉絲經濟已經成為華誼的一個重點。藝人也會成為IP——當他們作為粉絲經濟的一部分的時候,可能勉強算作一個IP,他們會把這些一股腦地說給觀眾。 


但粉絲會不會買賬,華誼簽下的藝人是不是能夠成為偶像,是不是足夠分量去激活粉絲經濟,這些都是華誼需要回答的問題。


除瞭重新開始重視明星藝人以外,華誼也已經視自己為一個投資公司。


去年 6 月的上海電影節期間,華誼還仿造"互聯網 + "的概念提出瞭一個"娛樂 + "的戰略。他們建立瞭一個投資基金孚惠資本,投資一些能夠和華誼兄弟的娛樂業務形成聯動的企業,其中包括經營微信公眾號的速途娛樂以及做線上旅遊的智慧魔方。



於是,在華誼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種矛盾的景象。一方面,王中軍想要把華誼兄弟變成一個中國的迪士尼:"華誼一邊拍電影,繼續積攢有影響的 IP,IP 穿插到遊戲,遊戲繼續研發,遊戲繼續出 IP,那這兩個 IP 會來支撐第三個板塊品牌授權。" 


但另一方面,電影這個 IP 產業鏈中最核心的環節卻在"去電影化"的口號中變得弱勢。華誼變得不像個電影公司、也不像個娛樂公司。它更像是一個還沒有長大就顯得無比臃腫的集團,什麼生意都有一點。


從這個角度來看,過去的一年中,始終沒有停下來過的對於華誼不務正業的批評是有道理的。他在提醒華誼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華誼到底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 


如果華誼的答案是投資公司,那麼華誼就可以放開手腳,像運作掌趣科技一樣在市場上買買買。如果華誼的答案是電影公司,那麼它就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拍好電影上,而不是花在娛樂地產,遊戲這些生意上。 


這兩個選擇並沒有哪一個更好,但問題是,華誼需要從中做出一個選擇。 


這並不是一個很容易做出的選擇。就像《老炮兒》中的六爺一樣,無論是堅持自己老炮兒的習慣,還是改變自己適應這個社會,怎麼選都會有些悲壯的意味。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銀幕穿越者立場(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銀幕穿越者現正式推出個人服務號,交流溝通,意見反饋,想要福利——請加穿越君微信:chuanyuejun001




Orignal From: 華誼兄弟你這麼不務正業,到底想要做什麼?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