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7日星期六

移動醫療“然並卵”的殘忍現實如何破?



▲ 關註"健康點"輕閱讀智庫



文 | 健康點專欄作者 趙衡

村夫日記 創始人



以移動醫療為手段的幹預並不能改善和提升病人的健康,也不能為支付方進行真正有效的控費。那麼,這樣的僵局該如何打破?





近日,JAMA Internal Medicine刊登瞭一項名為Better Effectiveness After Transition–Heart Failure (BEAT-HF)的研究結果,該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因心臟病出院的病人幹預的效果分析上。一共1400個病人被分為兩組,一組是具有強幹預,另一組沒有任何幹預措施。這些病人都是在2011-2013年因心臟病入院後出院的50歲以上人群隨機選取。具體的幹預措施包括電話指導,血壓、心跳和體重等一系列數據的監測,主要由護士長期監測數據並據此對病人進行幹預。實驗結果顯示,兩組人群出院後180天內的再入院率是一致的,都是50%,30天的再入院率和180天的死亡率也是沒有區別的。

 

移動醫療在蓬勃發展後數年,由於在短期內並沒有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市場自身的反思開始日益明顯。同時,作為最主要的買單者,支付方對移動醫療的支持力度始終保持在一個較小的規模,整個市場正在從密集投資期向平穩發展過渡,試圖去尋找更為有效的服務模式。

 

這樣的研究顯示以移動醫療為手段的幹預並不能改善和提升病人的健康,也不能為支付方進行真正有效的控費。無獨有偶,Scripps Translational Science Institute在近日宣佈的一項調研也顯示,可穿戴設備的短期監測對健康效果和醫療成本的控制都難以體現效果。

 

這類研究並不是第一次公佈,雖然可以從樣本和研究時長對其提出質疑,但移動醫療的效果還不是非常明確是毋庸置疑的,這也是為什麼與遠程醫療相比,移動醫療的發展相對較為緩慢。這就對移動醫療到底能提供什麼樣的價值提出瞭挑戰。一般來說,移動醫療的價值是可以幹預病人的病情、藥企研發新藥和支付方控制醫療費用。但從上述的研究來看,效果都並不明顯,無法在短期創造足夠的價值,這嚴重影響瞭市場對移動醫療未來發展的預期。

 



因此,移動醫療以及由此帶動的大數據業務在短期無法量化,也無法獲得規模性的增長。未來最可能的脫困路徑在於將其融合進傳統的醫療服務中,通過長時段的實踐來真正發揮其價值,帶動醫療服務的轉型和提升。

 

從中國的現狀來看,基礎醫療可能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切入點,而不是現在的第三方服務公司,第三方服務有盈利壓力,很難長期堅持。而基礎醫療機構將其作為增值服務來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可以推動自身的發展。

 

在分析基礎醫療如何與移動醫療相結合前,先簡單回顧一下基礎醫療面臨的多重挑戰:合格醫生的匱乏,無法提供一站式的醫療服務以及支付意願的限制。

 



首先,中國醫療服務人才的教育培訓體系層次不齊,從大中專一直到博士。表面來看,這樣的教育培訓可以有的放矢,可以有效的快速培養各類人才從而適應從社區到三甲大醫院的需求,但這造成瞭病人長期以來對各種三甲以外機構的不信任。其實,對於醫療人才培養來說,整齊劃一是非常有必要的,去基層和去大醫院工作最大的區別不是薪水或級別,而是是否對科研和教學有興趣。在三級醫療體系下,優質的和合格的醫生自然形成瞭向上流動的意願,這是無法改變的。不過隨著分診的鼓勵和大量資本的進入,體制外的社區醫療是能夠吸引到一部分優質合格的醫生,會有一些小突破。

 

其次,基礎醫療缺乏各類硬件和檢測設備,需要第三方檢測中心配套,但這對於習慣於在大醫院接受一站式服務的用戶來說還有些不太適應。最後,社區醫療到底如何盈利,靠醫保難以維持業務發展,必須賣藥,這又回到以藥養醫的老路。而商保的發展又過弱,無法支撐社區醫療的發展。

 

這些挑戰逼迫基礎醫療向更適合中國國情的方向發展。由於中國慢病高發,各類需要長期康復的人群也非常龐大,要管理好這一人群並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服務是基礎醫療的主要突破口。而要實現這一目標主要依靠長時間的數據搜集、分析和對病人的幹預。社區是這類人群最集中的地區,而且整體需求非常大,但很多傳統的社區衛生中心受到體制的限制,還不能很好的為市場提供有效的服務。因此,新型基礎醫療的發展將會有效滿足市場需求,從而帶動自身的發展。

 



盡管移動醫療的短期效果不明顯,但由長期的監測所帶來的大數據分析能為其他各類服務提供參考,特別是醫生診斷和用藥管理。因為基礎醫療的醫生能力有限,以數據搜集和分析再配以相應的服務將有助於基層醫生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配上規范的標準和長期的培訓,將有助於吸引用戶,是較為有效的獲客方法。基礎醫療還需要遠程醫療的服務來做輔助,讓病人能定期與大醫院的醫生進行溝通,從而最終將病人沉淀下來,成為長期用戶。

 

但要達到這種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模式的拓展,基礎醫療需要實施真正的傢庭醫生制度。現代傢庭醫生並不是一種被動的坐等上門服務,而是積極主動的來為用戶提供高效的服務。要保證監測的進行和數據的有效采集,一個傢庭醫生無法同時監控很多病人,這就需要為他們的服務明確目標,不是以數量取勝來增加盈利而是以質量取勝來提供滿意的服務。

 

本質上來說,基礎醫療的突破不是在規模上而是在質量上。隻有經過2-3年的中期實踐後產生瞭典型的示范效果後,才能去全面方位的鋪開,取得規模性的增長。而以服務為特色的移動醫療則將被完全整合進這一市場,成為基礎醫療的有效組成部分,較難以成為獨立增長的部分。但醫療大數據的分析和整合則將產生成體量的第三方公司,為基礎醫療提供有價值的服務。


- end -

明天見!


- 精彩回顧 -




↑ 3月3日(本周四),我們在微信裡摸一摸"兩會"可能佈下的新脈絡



"你懷孕瞭"" 他出軌瞭":一隻八卦手環的養成記


嘗試回復關鍵詞,查看更多

移動醫療 | 分級診療 | 社會辦醫

醫藥電商 | 網上藥店 | 醫療改革
劉謙 | 趙衡 | 曹健 | 湯晨

回復"呼叫來福君"勾搭健康點嗷~


財新健康點出品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微信號caixin-life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健康點精彩文章




Orignal From: 移動醫療"然並卵"的殘忍現實如何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