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的生活與健康報關註我們
(圖片來源於網絡)
感冒發燒怎麼辦?相信很多人的選擇都是去醫院"掛水"。在大多數老百姓的觀念中都認為,隻有"打點滴"病才能好得快。
不過,這個想法今後很難實現瞭。日前,浙江省衛計委發佈瞭《關於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分級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各級醫院門診輸液做出瞭嚴格的規定。
那麼,《通知》中究竟是怎樣規定的?為什麼要停止門診輸液?各大醫院門診輸液的情況又是怎樣?以後再門診要求輸液的病人要怎麼辦?為此,記者專訪瞭多位專傢。一起聽聽專傢的解讀吧。
專傢解讀《通知》要點
自第一種抗生素——青黴素被發現開始,抗生素逐漸成為人類生活、醫療中不可缺少的抗菌藥物。經多年的研究發展,也讓抗生素的種類從最開始一種變成瞭現在多種多樣,既有微生物發酵提取的也有人工合成的。現在,無論是在醫療還是在生物科學研究等其他領域,抗生素都占據重要的地位。但是,由於人們對抗生素認識的誤區,抗生素濫用已經成瞭當下社會中不可忽視問題。
其中,醫療臨床中的抗生素合理使用是防止抗生素濫用的重要環節之一。為加強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管理,提高浙江省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水平,浙江省衛計委依據原衛生部和國傢衛生計生委辦公廳的相關政策,制定瞭《浙江省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分級管理目錄(2015)》並發佈瞭關於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分級管理工作的通知,對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提出瞭若幹要求。
下面就《通知》中的要點跟大傢逐一解讀。
1.《通知》中指出積極倡導並逐步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註抗菌藥物。全省三級醫院(除兒童醫院和兒科)應率先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註抗菌藥物。兒童醫院、各醫院兒科及其他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應采用切實有效措施,逐步減少直至停止門診靜脈輸註抗菌藥物。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的醫院藥劑科主任盧曉陽解釋說,早在2012年,浙江省就出臺瞭限制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在門診使用的政策,這次更進一步,以後除瞭兒童醫院和各醫院兒科,其他醫院的門診都要逐步停止靜脈輸註抗菌藥物瞭。
此外,盧曉陽主任告訴記者,兒科門診是否要取消輸液是這次《通知》討論會中爭議較大的問題。"原則上兒科更應該停止門診輸註抗菌藥物。"盧曉陽主任坦言,靜脈輸註抗菌藥物會帶來很多風險,其中兒童是易受到傷害的人群之一。但是,兒科病床少,分級診療不完善等成為兒科"限抗"的阻礙之一。
2.《通知》中指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可根據本機構具體情況將"非限制使用級"品種上調為"限制使用級",或將"限制使用級"品種上調為"特殊使用級"管理,但禁止下調抗菌藥物管理級別。
盧曉陽主任介紹,按照《浙江省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分級管理目錄》的規定,大傢熟悉的普通青黴素、阿奇黴素、阿莫西林、頭孢拉定等抗菌藥物屬於非限制使用級,第三、第四代頭孢菌素類多屬於限制級和特殊使用級。
為什麼要分級管理抗菌藥物呢?盧曉陽主任解釋說,將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的一個考慮是,濫用抗菌藥物會造成細菌耐藥。此外,新的抗菌藥物,療效和安全性如何,還需在實踐中檢驗,一些不良反應比較多的抗生素,需要嚴密監測,因此,抗菌藥物的使用,需實行分級管理。
3.《通知》中指出各級醫師均有非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的處方權。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註射劑(除兒童醫院和兒科)和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不得在門診使用。
盧曉陽主任解釋說,依據《通知》中的規定,並不是說以後門診不輸液瞭,而是倡導不輸抗菌藥物。靜脈用限制級使用級和特殊使用級的抗菌藥物門診是不能開的。此外,雖然非限制級的門診還能用,但是也倡導逐漸取消。
輸液存在安全隱患 "靜脈限抗"是必然趨勢
在大多數老百姓的心中,靜脈輸液要比口服藥物的療效好、見效也更快,卻很少有人知道靜脈輸液也是有安全隱患的。
根據調查顯示,我國有90%的患者不知道輸液的危害性。輸液過度的問題在我國一直存在,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專傢表示,在我國所有輸液中,至少有一半是沒有必要的。國際上公認的用藥方針是,口服藥應占50%以上,肌肉註射占30%-40%,而輸液僅占10%左右。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劉進主任醫師表示,靜脈輸註藥物看似見效快,但是危害性也不低。
"在皮膚消毒、靜脈穿刺和導管向血液中輸註藥物的過程中,都存在被細菌感染的可能性。"劉進主任解釋說,此外,在靜脈補液的過程中會涉及到處理導管、藥瓶、藥袋等方方面面的過程和操作,易引起一些並發癥,如輸液反應、靜脈炎,嚴重的可出現血流感染。
另外,靜脈給藥往往需連續數天,每天1~3次去醫院,輸液室中人滿為患易出現交叉感染。
因此,劉進主任建議,用藥應遵循能夠口服就不打針的原則。
除瞭輸液外,我國還存在著嚴重的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的問題。據調查,我國人均抗生素的使用量是國際水平的10倍左右,其中有八成左右的患者根本不需要使用帶抗生素藥物。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曾介紹,在2013年,中國抗生素總消耗量16.2萬噸,其中人用7.8萬噸,動物用8.4萬噸,千人每天使用量157克。而同時期的美國抗生素消耗量1.8萬噸,其中人用0.34萬噸,動物用1.46萬噸,千人每天使用量28.8克。
各大醫院逐步取消門診輸液
說到"門診不輸液",不能不提該項的先驅者——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邵逸夫醫院。邵逸夫醫院在建院之初,由美方醫院人員擔任院長。當時的美方院長看到明明能口服用藥的患者卻在打點滴,覺得很不可思議。於是在院內舉行瞭多次學術講座,請藥學專傢帶著本院醫生一起做口服藥和靜脈輸液的效果調查,最終"門診病人不輸液"的規定在全院得到認可。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在數年前就提倡門診患者如果有抗生素應用指征應盡量給予口服抗生素而逐步取消門診輸。"現在我院門診基本上已無靜脈輸註抗生素的患者。"浙二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劉進告訴記者,對於門診不輸註抗生素的規定,現在大多數患者都表示接受和支持。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門診也沒有輸液室。浙大一院兒科主任梁黎坦言,最初是因為醫院場地有限,沒有足夠的地方給兒科作為輸液室,"無奈"之下取消瞭兒科門診輸液。但3年實行下來發現取消門診輸液是"可行"的。
浙大一院兒科副主任王春林指出,抗生素的使用,原則是"能口服不肌註,能肌註不輸液"的原則",門診很多孩子,其實不需要輸液。
"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80%-90%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不需要抗生素,輸液也不會讓孩子好得快;腸炎如果出現脫水,情況較輕可以采用口服補液的方式。"王春林說。
他告訴記者,對於脫水比較嚴重,需要輸液的病人,浙大一院兒科的做法是辦理"24小時出入院",住院輸液。
"門診輸液室,上百個病人隻有兩三個護士,但是病房,34張床,21個護士。"王春林說,病房是相對隔開小空間,減少瞭交叉感染風險;護士配比高,對病人管理也更周全。
三種情況才需輸液 患者須轉入急診或住院
雖然取消門診輸液抗生素是大勢所趨,但是疾病的種類復雜多樣,每位患者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其中不乏一些必須輸液的患者。那麼,這類患者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應先明確什麼樣的情況下患者確實需要輸液給藥。浙醫二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劉進介紹,一般情況下,有三種情況應該需要輸液。
一是藥物本身沒有口服類型時,隻能靜脈輸液。
二是患者的胃腸道功能很差,如胃腸道手術後、患有胃腸道疾病影響消化吸收或口服藥對胃腸道造成刺激,因此,需要靜脈給藥。
三是患者病情危重或特定部位感染(中樞、心臟、血液等),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起效,需要靜脈輸液。本類患者往往都是急診或住院患者。
若確定患者確實需要輸液後,則可以轉到急診科或者辦理住院。
據悉,在浙醫二院,急診室中有一間專門供輸液患者使用的小型急診輸液室。不過,工作日中門急診的量大約為1.3萬人次,而急診輸液僅為100人次左右。
邵逸夫醫院門診專門設置瞭"門診輸液申請單",上面列出瞭需要輸液的指征,隻有符合瞭相關指征,醫生才會考慮給患者靜脈輸液。可以靜脈輸液的患者需進入急診室管理,在急診護士的監護下輸液。
本報記者 謝文竹 通訊員 王蕊 夏燕燕
Orignal From: 浙江:三級醫院逐步停止門診輸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