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0日星期日

看瞭這些解讀,我決定再刷一遍《小門神》!



作為忠實的國漫迷,看過一輪超前點映,26號全國點映二刷,正式上映後又帶傢人三刷,走出影院百感交集。《小門神》給我的感覺除瞭不可思議,還是不可思議!制作精良誠意滿滿自不必多說,更可貴的,是在敘事和角色創作上勇敢的嘗試。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是會遭遇非議的,我並不奇怪《小門神》被許多觀眾評價為故事"太簡單"、"低幼"和"敘事混亂"。畢竟國內觀眾深受好萊塢主流敘事方式影響,對除此之外的講故事方式感到陌生和無法接受也情有可原。今天草草看過幾篇評論,實在不甘這樣的良心和苦心被誤解被埋沒。我想問那些說故事太簡單太低幼的各位,您真的敢說您看懂《小門神》瞭嗎?!


先聊聊角色。


中國神仙的故事究竟應該是怎樣的?是披著鐵甲長衫,如鋼鐵俠蜘蛛俠一樣拯救世界? 還是像大聖一樣放浪形骸卻義重情深?前者未免畫風不搭,而後者,怎麼說呢?大聖畢竟隻有一個大聖。


在我看來,《小門神》成功創造瞭一個"很中國"的神仙世界,其核心在於"神從人變來"。神仙們並非高高在上,和凡人並沒有太大差異。也會迷失,也會犯錯,也在成長。自古國人信仰多神教,習慣將神仙們人格化,以"人"的稱謂來稱呼神仙們,如土地"爺"、財神"爺"、觀音"娘娘"等。影片開頭木偶戲藝人演繹的門神來歷的故事,寥寥片語,奠定瞭"人神一體"的世界觀。

既然"神"也是"人",故事裡的神仙就不應該被當成普遍意義上的"英雄"來看待,他們的行為動機,也更多應該從人的角度去解讀。《小門神》裡最難理解,而我卻覺得最出彩的角色,是鬱壘和開場結尾出現的木偶戲藝人。


其實,早在《小門神》3月份發佈的先導預告片裡,導演已經預先為大傢詮釋瞭鬱壘這個角色: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虞美人·聽雨》一詞,概括瞭鬱壘在片中的心境變化與遭遇。三個封印,由年輕氣盛走向遲暮蹣跚,從堅定走向偏執。青年斬斷友情,壯年舍棄愛情,暮年放下自我的人,這是一個戲劇化瞭的人的遭遇。最後是什麼讓鬱壘停瞭手?對於這點,不同人自可以有不同的解讀,我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但在電影裡,尤其是國產動畫電影裡,留下這樣一個意味深長的留白,實屬首次。


性格之外,鬱壘動作表演、情緒變化在影片中表現的細致入微,即便在真人電影中也可謂影帝級的存在。鬱壘的幾場戲都十分出彩,幾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畫面有:第一封印打開後通過面前寶劍,發現自己變老的微表情。

破廟裡被雨兒握住手後的細微顫抖(這個個人覺得剪輯應該給長點)。


以及片尾面朝遠方意味深長的凝視。

《小門神》裡鬱壘充滿內心戲的表演,不僅在《大聖》,即使在好萊塢的一線動畫片中也極少見到。這是一個抽離瞭"符號化"的角色,非正非邪,他不是英雄,就如千千萬萬的凡人,正邪隻在一念。片中鬱壘說出"既然人神無異,我又何必一意孤行",那一刻,我被深深打動。習慣瞭中外各種英雄故事英雄題材的觀眾們,可能確實很難理解《小門神》對鬱壘這個角色的詮釋和演繹。但在我看來,這是《小門神》一個裡程碑式的突破,它不讓觀眾去仰視英雄,它讓觀眾審視自我。


關於木偶戲藝人,很多人質疑這個角色存在的意義。但我不得不說,這個角色讓我眼前一亮,想起《紅樓夢》中的跛足道人。影片開頭老頭對門神故事的介紹"世人都道神仙好,隻是成仙太難瞭",也和《好瞭歌》的言辭相似:"世人都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瞭!……"


木偶戲藝人在破廟裡出現,一把胡,一首曲,隨著鬱壘最後的執念和自我毀滅, 他無奈地停曲、收琴。一句"神仙都不知道自己從哪來到哪去,何況凡人?"道盡禪機。這位世事洞明的木偶戲藝人仿佛《紅樓夢》中的道人,無法劃定他屬於人間還是神界,也無謂他是否是最後的大boss。片尾,老人在喧鬧的元宵之夜獨自揚長離去,口中念念有詞。這種近乎強迫癥的前後呼應,結合劇中老人與神荼鬱壘的關聯,隱隱道出瞭佛傢三世因果幾道輪回的世界觀。


說完瞭角色,來聊聊故事。


《小門神》是近些年我看過的故事最復雜的動畫電影,無論國內外,沒有之一。說影片線索多,有些段落銜接不暢還能理解,若拋出"低幼"之辭,我隻能說對不起,您恐怕真的沒有看懂。追光的野心很大,第一部電影就采用瞭敘事難度極高的多線敘事,跨越神界人間,串聯多個角色線索,闡述改變和勇氣的主題。這是非常東方的敘事方式,仿佛中國古典小說常用的章回體形式,多條線索獨立發展卻始終相互關聯,最後神界人間共戰年獸,將所有角色的命運交織。


說說我對故事的理解吧。(以下內容深度劇透)


小門神的故事主要分為兩條線,一條在神界,一條在人間。神界線講的是在經濟危機下,門神兄弟對光輝不再的生活轉變所作出的不同選擇。人間線講的是年輕媽媽小英帶著女兒雨兒從大城市回到老傢,應對隔壁新式快餐店的沖擊,堅持不放棄祖傳的餛飩店。


電影以一場精彩的木偶戲開場,通過木偶戲藝人,簡單介紹瞭門神兄弟。之後影片節奏轉緩,將觀眾帶入江南小鎮寬街窄巷的細雨綿綿中。小英、雨兒和外婆依次出場:小英略帶歉意的淺笑,雨兒天真浪漫的問好,外婆無聲的理解和寬容,將故事外的故事表露無疑。影片此時青藍的色調,靜謐祥和中夾帶點點哀愁。隨後畫風一轉,外婆去世,孔明燈帶著餛飩店的八音盒,帶著人間的祈願,穿過銀河來到神界。神荼鬱壘兩位門神兄弟隨後正式登場,一番爭執表明瞭雙方的矛盾。之後夜遊神查崗和神界培訓班的情節,戲謔中道盡眾神窘境,為鬱壘之後的行動做瞭鋪墊。整個第一幕戲非常出色的交代瞭故事所發生的背景。


第二幕戲主要講鬱壘來到人間尋找和開啟封印,同時,哥哥神荼為瞭尋找鬱壘也來到人間,幫助小英雨兒母女保護餛飩店,而後和雨兒一起意圖阻止鬱壘。觀影中最深的感受,在於兩兄弟的選擇動機。鬱壘一心想做好本職工作,卻主觀地忽視瞭周圍世界的改變,甚至忘記瞭自己最根本的職責:保護人間。內心的心魔摧毀瞭自己也傷害瞭周圍的人。而神荼作為一個好好先生,面對改變的生活,逆來順受,直到危機迫在眉睫,仍然無所適從。門神兄弟雖為神仙,卻犯著凡人的錯誤。而此時在與神界平行呼應的人間線,小英母女苦心經營著祖傳的餛飩老字號,看似柔弱的小英,堅守"燒瞭一百年的老湯",雖是凡人,卻比神仙還堅持。


第二幕的高潮在鬱壘試圖打開第三封印之時,"把什麼都扔掉瞭"的鬱壘終於在兄弟呼喚聲中找回瞭自己。看瞭之前的影評,有些人說是兄弟情喚醒瞭鬱壘,我卻不然。一個舊時代的英雄面對新時代時的掙紮,止住他的並不是神荼的石像,更不是雨兒,而是門神的身份和責任,砍不斷的也是和兄弟一起作為門神的存在。


在第二幕中,可以看出導演試圖在表達故事內涵和大眾娛樂之間找一個平衡。鬱壘的故事線顯然是為成年人準備的,而神荼與雨兒的戲份則更多是為瞭照顧小朋友們。這是挺難的結構設計,難點在於戲份比重的把握,《小門神》勇敢地做瞭這個嘗試, 其努力和用心值得點贊。


第三幕也是最後的大決戰,人間神界系於一線,年樹的形態與鬱壘呼應更是凸顯瞭主題,使得鬱壘與年的較量多瞭一層宿命感。個人認為不足的是,年被擊敗的過程稍微有點簡單,看的時候有點"這樣就完瞭"的感覺,另外年所造成的破壞也不夠大,沒有明顯的"反派感"。年反而顯得有點無辜,一出現還沒走兩步就被一頓亂揍亂炸給崩壞瞭。。)。另外,八音盒的設置若在之前有更多呼應也許會更好。值得一提的還有影片的結尾。如果說,《大聖》最後的華麗變身是全場最燃點,所有觀眾都在這一刻完成瞭自我理想的轉變,將情緒引到最高點心滿意足地走出影院。但《小門神》沒有,打敗大boss後,門神沒有歸來,唯有天界人間的兩兩相望。門神也沒有接管天庭,隻是開瞭個小吃店,和大眾普遍認知中的"偉大"相去甚遠。一番歷險到最後,似乎一切並沒有太大的改變。隻能從結尾主角們嘴角的一抹微笑中感到些許變化,隻是淡得讓人難以察覺。好萊塢經典的三幕式故事結構,主角們歷經一切,最終會完成自我的轉變和升華。但在《小門神》裡,最後究竟什麼變瞭,什麼沒變,並沒有給出定論。結尾老頭揚長而去的身影,像是特意留下的大大的問號,不讓你過癮,也不讓你停止思考和回味。


在我看來,《小門神》在觀眾劇情理解上的"吃虧",可以說是由於劇情過度復雜所導致。很多觀眾在第一遍看的時候很容易由於無法理解而出戲,丟失瞭一些線索,之後就無法跟上影片敘事而覺得無聊。加之一些場次小觀眾過多,耐不住性子而導致觀影時有此起彼伏的噪音幹擾。三刷時趕瞭個早場,清凈許多。一鼓作氣看下來,看出瞭之前沒有註意到的很多細節,才對多個情節有所領悟。其實說瞭這麼多,似乎也還並沒有參透《小門神》這本故事經。


拋開角色和故事,《小門神》豐富細膩,充滿"中國風"的場景設計讓人震撼。充滿東方想像的"銀河",第二封印所在的日晷遺跡,神秘恢宏的連接人間神界的通道,昏暗幽靜的古剎……既與故事情節完美的契合,也無不體現出創作者們的用心。在國產動畫低齡向的大環境下,《小門神》做出瞭一系列大膽的嘗試,是唯一一部真正試圖讓全年齡段的觀眾都能欣賞的動畫電影,也充滿瞭鮮明的時代感。它如實記錄瞭我們這個時代,新事物接踵而至,人們在守護傳統和順應潮流的選擇中悵惘和迷失。雖然影片的一些藝術處理仍顯稚嫩和生硬,但是已經足以讓人肅然起敬。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朝陽影迷

來源:知乎


熱薦電影和你一起看電影品生活

微信號:goodmovie




Orignal From: 看瞭這些解讀,我決定再刷一遍《小門神》!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