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1日星期日

幹貨 | 張藝謀電影精妙的色彩藝術



微信號:diyidy

『導演發聲交流平臺』

 

張藝謀是我國第五代電影導演中的代表人物,他的多部電影在票房上取得瞭很好的成績,並且受到廣泛好評,同時,也對其他的華語電影和華語電影導演產生瞭重大影響。除瞭環環相扣的劇情、仔細地選角、適當的表演外,張藝謀電影廣受好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出色的色彩駕馭能力。本文將以張藝謀電影的色彩藝術為主題,以色彩理論總領全文,分析其色彩運用的特點和其色彩運用的民族意義,並簡單介紹張藝謀電影中色彩的典型特征。



張藝謀,曾名張治謀,1950年出生於陜西省西安市。張藝謀是中國電影乃至華語電影圈當之無愧的領頭羊和代表人物,他每部電影從創作、改編開始就受到巨大的關註,公眾和專業影評人的議論頁聚焦於其創作、拍攝、上映和影片後續動作的全過程。


張藝謀之所以能夠在華語電影圈打下地位,與他很大的作品量當然密切相關,但是,其作品的質量也在中國電影中屬於上乘,尤其是我國電影進入市場化改革以來的十年中,他的作品更是在多數情況下充當瞭典范,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其影片色彩設計和搭配。從他的《紅高粱》到2011年轟動全國的《金陵十三釵》,其色彩設計都有一以貫之的特性,這囊括瞭其鏡頭運用、色彩搭配、人物畫面與構圖、形象塑造、敘事節奏等諸多方面,這些鏡頭都用獨特的張藝謀式的風格表達瞭其特有的蘊涵。

但是對於張藝謀電影的色彩運用,文藝界和影評人士確實是說法不一,大概包含有兩大分析:支持和贊揚的一部分人認為張藝謀電影色彩設計的運用有很強的民族氣息和民族感,比如以大紅、大黃等為基調的作品不在少數,而且他也是有意識的運用西方色彩搭配和設計的第一批中國電影導演,色彩的表現力強,十分突出;反對派和批評的一些人認為張藝謀電影的色彩過於誇張,藝術美感逐漸走向偏激,而且色彩盡顯"後殖民主義"的特質,色彩的視覺沖擊力遠大於其影片所帶來的思想內涵,三部電影《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三槍拍案驚奇》更是飽受非議。可見,張藝謀電影評論的主要焦點仍然是在影片的視覺形式與內容表達上。


色彩藝術及其在電影中的地位

1
何為"色彩意象"

色彩意象的兩個核心要素即"色彩"和"意象"。 

意象是從中國古典美學中提取出的一個重要范疇,在中國古典美學中,"意象"是"主觀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作為一個哲學概念,"意"是指思想、情感和主觀意見;作為一個美學概念,"意"則是指主體情、思、意的綜合體現。"象"則是客觀化的物象,也可以是狹義的形象或想象性的表象。在西方,"意象"被認為是一種意向性活動的產物,並非與主體無關的客觀物。心理學中對"意象"的界定還未達成共識,隻把它看作是表象的一種,即由記憶表象或現有知覺形象改造而成的想象性表象。綜上可見,"意象"即主體的情、思、意與外在物象相融合的所產生的心理圖像,是意義和表象的有機結合體,是一種融合瞭主觀情意的創造性表象。 

色彩也一樣,它並非無形無象,它可以在人的視覺上呈現出色感,必須依托於客觀物質世界中與色彩相關的素來實現,色彩與"物"密不可分,進入人的大腦而成為"象"。同時,色彩也具有"意",心理色彩著重體現在主體對色彩的主觀判斷中,是主體內心對視覺能感受到色彩現象的審美價值的判斷和表達。色彩作為視覺符號的一種,其象征意義源於人們內心對色彩的認識、理解而產生不同的寄托和表達。


2
電影中的色彩意象含義

色彩意象的生成遵循著"意與象融"這一規律,由實到虛、虛實相生。第一層即象與情融,也就是說通過把色彩附加在一定的物象之上,喚起人們對該物產生一定的情感;第二層是情感的二次外化,經過第一層情感的喚醒後,這種特定的情感便與特定的物結合在一起,虛實相生,幻化為主題情感的再次表露和外化,即美學中所說的"創作型表象";接著進入第三層,創作型表象成為一定的審美意象,這種審美意象又會帶有特定的"色彩意象",這個循環過程便完成瞭。 

電影是一門綜合的審美藝術,色彩意象在電影這門審美藝術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與作用。電影色彩從根源上說也是色彩意象的一種,也包括所有色彩意象都具備的"意"和"象"兩個元素,但又具有其特殊性。這主要指的是,電影色彩的意和象的范圍是有限定的,它不是自然界和社會中所體現出來的萬事萬物的色彩,而是僅限於存在電影之中、被導演設計和表現出來的色彩意象。電影色彩意象是導演的思想、情感、文化價值觀等主觀條件與物象客觀本身的象征意義相融合且依附於電影的產物。

例釋張藝謀電影的色彩藝術


1
體現各式色彩設計的影片

張藝謀導演拍出個人執導的第一部作品來,便每隔幾年拍制一部電影,作品頗豐,為瞭說明張藝謀導演電影的色彩藝術,筆者在此部分先以其執導的各部影片為例,分析說明這些電影中的色彩意象和色彩配合。

1984年完成的《黃土地》中,主要表現瞭黃土地、窯洞、黃河、紅嫁衣、紅蓋頭、黑粗佈棉襖、白羊肚毛巾這些物象,而與之搭配的色彩則是飽滿凝重、溫暖沉穩,對比強烈,大面積黃色塊,土黃為主色調,黑、白、紅等為輔。三年後完成的作品《紅高粱》進一步發揮這種特色,紅頭蓋、紅轎、紅衣鞋、紅高粱、紅日、紅高粱酒、紅酒坊是作品主要渲染的物象,搭配劇情,色彩設計也表現出濃鬱飽滿,飽和度局,色彩純粹,且大色塊運用,酣暢淋漓,紅色為主的特色。

1990年的《菊豆》繼續繼承張藝謀電影的主要特色,染坊、瓦墻、服飾、燈籠、各色染佈、紅燭、棺材、白佈、紙錢、火焰等紛紛出現,色彩依舊濃鬱飽滿,環境以青灰色為主,人物著裝色彩對比突出,以紅、黑、白為主,黃、紫、藍等色為輔。一年之後的《大紅燈籠高高掛》更有民族氣息,紅轎子、紅燈籠、黑佈套、服飾、院墻、雪都被納入色彩建構的范圍內,濃鬱飽滿,艷麗,大色塊單色運用,以紅色為主,黑白藍灰為輔。1992年的《秋菊打官司》裡展現瞭紅辣椒、服飾(紅衣、綠頭巾等)、黃工米、土屋、白雪、窗花、對聯,濃鬱飽滿依然是一貫風格,且更多瞭純樸自然,極具地方特色,以紅色為主,黃、綠、黑、白、藍等色為輔。1993年的《活著》是一部很沉重的電影,以暗紅色為主,表現瞭紅手印、紅燈籠、紅燭、紅袖章等。


2002年上映的《英雄》是我國電影市場化改革之後張藝謀導演的首部電影,這部電影也堪稱商業電影的典范之作,在《英雄》中,導演註意到瞭色彩的國際化問題,服飾、竹林、碧水、青山、書館、酒肆、秦宮等,鮮艷明麗,飽和度高,大面積單色運用,色彩對比強烈,酣暢淋漓,以紅、綠、藍、白、黑為主,黃色為輔。2006年的《滿城盡帶黃金甲》把渲染的色彩風格發揮到極致,以金黃、紅金色為主,銀黑綠等色為輔,表現瞭宮殿、琉璃裝飾、服飾、黃菊花、銀色盔甲、墨綠色的藥碗。

2
張藝謀影片色彩設計的選擇

張藝謀電影在色彩設計的選擇上都有很強的預先行為,所有在他電影中呈現出來的色彩都是精心挑選、長期醞釀和嘗試的結果,所以才能呈現出來以色彩立意的高端效果。例如《黃土地》中為瞭表現民族精神、自強不息等內涵,張藝謀選擇瞭極富民族特色和生命活力的黃色,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典型的發生地——陜北黃土高原的顏色,用沉穩厚重的土黃表達人類從原始夢寐中迸發出來的力量和生命的吶喊是很柔情,又很厚重的。再如在《十面埋伏》中,為瞭立意愛情與危機的矛盾,張藝謀特意營造瞭一篇蒼翠的竹林,然而在危機重重的竹林裡又伴有金色的花海,真是危機與浪漫的結合。

張藝謀電影在色彩運用上的特點

張藝謀電影的色彩不僅僅形成一種風格,從上文對《紅高粱》中的色彩運用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張藝謀是對色彩運用有極高體察力的導演,很多時候,色彩有它自身的多重特殊含義,這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都有體現,接下來,筆者將結合《紅高粱》和張藝謀的其他作品,分析其電影在色彩運用中的特點。

1
普通的色彩,獨特的寓意

顏色的運用產生的是一個非常直接的審美效果,可以把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含義宿主視覺,從而在心理上吸引瞭人們的審美情感。《紅高粱》中,整個空間充滿血紅、黃色調,已經刺激瞭觀眾的視覺、聽覺和情感。這種色彩的藝術表現手法讓張藝謀得以把情感和豐富的內涵透過電影高度傳達出來。 

《紅高粱》中遍佈令人炫目的大紅色。尤其是《紅高粱》的結尾中運用的一大段大紅色,給觀眾以極大的心理沖擊,產生難以磨滅的印象。紅色的擴張力獲得瞭一種凝固的近乎永恒的沉寂效果。黑紅色的高粱舒展流動充滿瞭整個銀幕空間,極為輝煌、華麗、壯美。結尾這一段恢弘的紅色畫面,使觀眾久久佇立,沉浸在極度的美的感覺中。張藝謀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大膽運用瞭色彩的特殊的審美價值,為觀眾創造瞭一個紅色的世界。

2
民族化氣息的色彩運用

"藝術無國界的,而藝術傢是有國籍和民族的。"上文已經說過,張藝謀導演的電影在色彩上具有很強的民族性。張藝謀的電影將表演民族化,顏色也有很多民族氣息。色彩的民族化展現是一種對事實的尊重。通過民族氣息的色彩展現得到國際認可,也應該是張藝謀的過人之處。

3
色彩的表現特色意味著深刻的情感釋放

顏色是最強大的視覺語言。色彩作為電影藝術的一個重要的視覺元素,不僅能表達主題、刻畫人物形象的,還可以反映時間和空間的轉換,促進情感的表達,創造具有情感意境、氛圍的電影,形成一部電影的風格,是強大的藝術手段之一。

張藝謀如何用色彩表現電影的民族性

經過上文的論述,筆者已經把主要的信息傳達清楚。也即在張藝謀電影中,色彩構成的場景對於我們深刻理解劇情和理解人物心理具有重要作用,對於推動影片情節發展和深化主題也具有著重大的作用。 

我們很容易發現,它的很多電影中大量運用瞭金黃色,如《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的菊花高臺、皇宮等,這也很讓我們容易聯想到黃色所蘊涵的東方審美意境。張藝謀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很強的民族文化表達的導演,結合他在《紅高粱》等影片中表達的具有民族氣息的色彩意象:紅轎子、黃土地等,接下來我們可以分析下張藝謀電影中的色彩所蘊涵的民族性。 

張藝謀電影中大量很具有民俗意義的色彩的使用,不僅豐富瞭影片的內涵,也使得影像具有"奇觀"性,凸顯的不僅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和色彩觀,更為外國人提供瞭一個"瞭解和想象的空間"。

在人類悠久的文化歷史中,色彩的運用無可比擬地獲得瞭全社會的關註和文化期待,色彩超越瞭所有文化意義上的生存,成為完全文化意義上的生活。在今天的信息社會中,互聯網計算機技術中的視覺信息采集、存儲、傳輸和顯示等技術被廣泛使用,視覺交流有繼續發展的潛力,同時,電視、視頻、攝影等視覺訊息大大擴展瞭人們的視野,豐富瞭人們的視覺藝術享受。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更多精彩】


"第一導演"平臺隸屬於耀辰影視傳媒公司

創立的主旨是搭建導演思想表達及藝術才華實現的平臺

將優秀的人才和項目最終導入到線下

結合線上線下編劇、制片人等資源

創作與孵化優秀的影視作品


—投稿或商務合作—

請聯系微信jinjianleo

郵箱yc_jinjian@163.com

 




Orignal From: 幹貨 | 張藝謀電影精妙的色彩藝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