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紅色經典誕生的臺前幕後 作者:袁成亮
"妹妹找哥淚花流,不見哥哥心憂愁……。"
二十多年前,電影《小花》伴著這首《妹妹找哥淚花流》不知使多少觀眾流下瞭動情的淚水。電影《小花》以一種獨特的視角反映瞭戰爭年代兄妹情、戰友情。這部電影是如何誕生的呢?本文試就此作一披露,以饗讀者。
一
1978年,剛剛拍完《春天》的著名導演謝添看瞭反映1947年解放軍由戰略防禦到戰略反攻《桐柏英雄》後,決定將其搬上銀幕,並為此在很短的時間內搞瞭一個本子。不曾想,影片還沒投拍,謝添便又將目光轉向《甜密的事業》瞭。謝導中途改變主意,大傢自是感到遺憾不已。無奈之中,大傢想到瞭廠裡另一名導演張錚。張錚在上世紀50年代在上影廠曾跟隨老導演湯曉丹拍攝《不夜城》、《鐵道遊擊隊》等軍事片,具有一定的軍事片拍攝經驗,何不找她來拍這部電影呢?說來也是湊巧,當時由於廠裡缺乏好的本子,張錚也正苦於沒事做,對於大傢的要求自然也是欣然接受瞭。為謹慎起見,她特別找到謝添,問道:"《桐柏英雄》這部片子您還拍不拍呀?"謝添擺擺手說:"不拍瞭,我還要其它事要做呢!"在得到謝添肯定的答復後,張錚便向廠長汪洋提出接拍《桐柏英雄》,汪洋當即表示同意。這樣,《桐柏英雄》的導演便由謝添變成瞭張錚。
張錚是個很勤奮的導演,她一接手《桐柏英雄》便立即投入瞭緊張的工作。《桐柏英雄》反映的事跡發生在1947年解放軍由戰略防禦到戰略反攻這個重要歷史轉折時刻。如果按小說主題拍,無疑又要拍成一部戰爭軍事片。或許受到以前拍軍事片慣性的作用,張錚起初也是按照這個思路來考慮的。一天早晨,她在外景地河邊洗臉時,攝影師雲文耀對她說:"張導,我覺得調動那麼多部隊拍戰爭場面何苦呢?拍得再好也超不過《南征北戰》,完全沒必要,為什麼不試試其他角度呢?"
"是啊,為什麼不換個角度呢?"雲文耀的一句話使張錚眼前一亮。在此之前,張錚曾做過幾部譯制片,對意大利"新現實主義"很感興趣,在內心深處,她總想在自已的片子中融入這種在當時看來還是很時髦的情愫,這次何不嘗試一下呢?他立即將劇組攝制組主創人員招到屋裡熱烈地討論起來,並最終達成瞭共識:這部影片應有別於以前常規的軍事影片,應著力通過妹妹找哥的曲折過程來反映兄妹之間的深厚情義,將人物命運(而非戰略思想)作為影片的主要內容。
"把軍事影片拍成兄妹情義會不會出亂子呢?"當張錚將大傢這個想法向廠領導匯報後,廠領導卻有些犯難瞭。好在北影廠藝術顧問、老導演謝鐵驪還有著名攝影師聶晶極力支持張錚的主張,時任文化部副部長陳荒煤得知此事後,也給予瞭大力支持,老藝術傢們的態度終於打消瞭廠領導的顧慮。
主題變瞭,劇本也得改變。劇作者於是根據大傢建議,把戰爭場面推到背景,不按情節邏輯結構劇情,而是圍繞人物感情線,大膽省略與主線無關的情節事件。隨著劇情的改變,電影的名稱也由原來的《桐柏英雄》改為《覓》。劇本寫完後,張錚又將其送給陳荒煤審看,陳荒煤看瞭本子後很是滿意,並主張在影片中增加幾場"人情味"的戲,後來影片上看到最感人的那段翠姑跪行臺階抬擔架上山的部分還是根據陳荒煤建議增加的。
劇本定稿後,下一步就是演員的選擇瞭。張錚是個辦事極認真的導演,為瞭拍好這部片子,他對演員篩選很是認真。在影片中扮演小花的陳沖便是他親自挑選的。張錚之所選中陳沖,主要是因為她在謝晉導演的《青春》中飾演的那個淳樸的啞女給他留下瞭深刻印象。當時十八歲的陳沖還是上海外國語學院的一個學生,對於能出演小花這個角色,自然是喜出望外。然而,當她將此事向學院提出時,學院卻一百個不同意。原因顯而易見,拍電影不是三兩天就能完事的,拉下那麼多的功課怎麼辦?陳沖外婆怕耽誤孫女的學業也極力反對。要是別人遇到這兩隻"攔路虎"恐怕也就知難而退瞭,但張錚卻是個不輕易言棄的人。他得知此事後,親自感到上海來回於學校與陳沖的外婆之間。經過一番苦口婆心的說服工作,雙方最終同意瞭他的要求。陳沖因此得以"解脫"。事實證明,張錚是很有眼力的。陳沖雖然是第一次拍電影,但她那質樸、本色的表演贏得瞭觀眾的好評。
女主角定瞭,影片中的"哥哥"也有瞭著落,他就是當時剛剛結婚的唐國強,當時唐國強有點發福,與劇中的"哥哥"形象相差甚遠。他為此苦苦鍛煉瞭一星期,人瘦瞭不少,也黑瞭不少,顯得更精神瞭,正好符合劇中人物要求。
二
看過小花的人對於片中劉曉慶扮演的翠姑印象一定很深,盡管她的戲不多,然而,影片中最美的一段戲卻是非她莫屬。在陡峭的山崖上,翠姑肩勒擔架,用膝蓋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往山上磨著爬,膝蓋磨出瞭血,頭發被汗水擰成瞭綹,但她那張漂亮的鵝蛋臉,在陽光中依然燦爛著迷人的笑容……。其實,劉曉慶當時接到翠姑這個角色時還憋瞭一肚子氣。當時《小花》副導演黃健中在給劉曉慶的電話中說要讓她在戲中扮演一個主要角色,並稱馬上就將劇本寄來。劉曉慶接到黃健中電話後興奮不已。但等瞭好幾天,劇本還沒寄來。出於對北影廠的信任,懶不住性子的她便直接北上來到北影廠。當時黃健中已到瞭黃山拍外影,北影廠要她第二天立即到黃山去拍外景。這次雖未見到黃健中,但劉曉慶卻找到瞭劇本,劇本還沒看完,她便氣得將劇本摔在床上。原來讓她演的何翠姑除瞭抬擔架外,完全是一個活道具,這使劉曉慶對角色全然沒瞭興趣,也沒瞭信心。第二天趕到黃山一見到黃健中,她便氣呼呼地說:"你為什麼不把劇本給我寄來?"黃健中笑著說:"我要是寄給你,你還能來嗎?"其實,黃健中為劉曉慶安排的角色比劇本中增加瞭許多。劉曉慶得知內情後,反倒感到有些不好意思瞭。
劉曉慶是個要強的演員,為瞭演好翠姑這個角色,她可沒少吃苦。至今,每每談起當年拍小花情景,她還是感概不已:"當年為瞭拍《小花》抬擔架一場戲,我每天在黃山的石梯上跪幾遍,有時吃完飯上樓梯,也要跪著走幾步。原來以為跪著走幾步不是十分難,誰知一跪,疼得直齜牙。到後來膝蓋又紅又腫,跪下就疼得鉆心。招待所的服務員看見我,還以為來瞭個神經病人。最初我對這場戲有別的設想,經過這一跪我突然明白瞭好多道理,我明白瞭翠始的高大所在。她是血肉之軀,那麼她在跪的時候,一定是艱難之極的,到後來隻能爬行。要是我,一定會走不到山頂。我按這樣的想法拍瞭這場戲,結果很成功。"
電影劇院《小花》的成功不僅得益於演員演得到位,也得益於導演張錚那高超的拍攝藝術。小花在拍攝方面打破瞭傳統戲劇式電影劇作嚴格按照時間、空間先後的順序進行敘述和描寫的結構模式,它把戰爭推到後景,把戰爭年代裡人民的生離死別作為主線,在人民革命的背景上,淋漓盡致地抒發瞭兄妹情、母女情。影片較早地在電影語言的現代化上進行瞭嘗試,以新穎的藝術表現手法吸引瞭廣大觀眾。它打破瞭傳統的敘事方法和時空概念,不按情節的邏輯敘事,而是將兄妹三人的情感以及他們意識中的閃念和回憶相互交織、穿插,以表現劇情。如小花從河邊向連隊跑去,腦海中回想起保安隊抓壯丁哥哥跳窗逃跑等情景,通過色彩的對比和變換,超越瞭時空的界限,以一種明快的節奏烘托出小花焦急的心情,同時也向觀眾交待瞭趙永生兩年前投奔遊擊隊的情節。此外,影片還用短鏡頭和無技巧剪輯以及多次采用閃回來增加跳躍性和節奏性,準確地表現瞭特定情境下人物的感情變化和意識流動。如趙永生父母的慘死是用小花的夢來表現的,越來越短的黑白鏡頭,穿插在彩色鏡頭之間,也正是這段情節,暗示瞭周醫生和小花母女關系的可能性。這種用黑自片和彩色片互映互襯、以"意識流"的手法刻畫人物心理活動,利用電影聲畫對立和對位的關系來組接情節等手段使影片獲得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妹妹找哥淚花流,不見哥哥心憂愁……"看過《小花》的人,對片中那首主題歌《妹妹找哥淚花流》一定記憶猶新。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曲作者是著名的作曲傢王酩。為瞭創作好這首歌,王酩跟著攝制組一同體驗生活,日夜琢磨,王酩喜歡喝酒,這首歌就一次他喝得酩酊大醉時創作的。寫完後,他連哼帶唱,並找到劉曉慶試唱,然後錄在小錄音機上反復聽,不斷修改,終於使這首歌與片中的情節達到瞭完美的融合。王酩也因此獲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配音獎。
經過一番努力,小花終於收鏡瞭。應邀前來觀看的人對這部片子都給予瞭高度評價,這使大傢感到很高興,隻是對片名《覓》總感到有些不盡人意,覺得這個名字太生澀瞭,最好改一改。但大傢討論來討論去卻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名字。張錚於是率人向著名電影評論傢鐘惦棐"求救"。大傢到鐘老傢時,剛巧他傢的窗臺上擺瞭一盆小花,鐘老聽瞭大傢的來意,沉思良久,突然抬頭看瞭看窗口那盆小花,說:"我看不如片名就叫小花吧,希望它是報曉中國電影春天的一朵'小花'。"
鐘老一席話說得大傢不住地點頭,電影《小花》的名字就這樣定下來瞭。隨著影片在全國的放映,《小花》也香遍全國,各種榮譽也隨之而來。在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評獎中,電影《小花》一舉奪得最佳故事片獎,陳沖還獲得最佳女演員獎,此外,劉曉慶、陳沖、唐國強還以其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獲文化部"青年優秀創作獎"。在第九屆南斯拉夫"為自由而鬥爭"電影節上,陳沖還獲得最佳女演員獎。
Orignal From: 電影《小花》誕生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