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8日星期四

針灸“治神法”淺識



 

作者:尉建輝
"治神法"又稱守神法、本神法、調神法等。《素問·寶命全形論》說:"凡刺之真,必先治神。"《靈樞·九針十二原》說:"粗守形,上守神。"《靈樞·官能》篇說:"用針之要,勿忘其神。"這些都說明瞭"治神"是在針刺治病過程中極為重要的方法和要領。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治神就是醫患雙方神志意念的交流過程,是針灸醫師去粗存精的辨證思維過程,是直接影響針灸療效的一個關鍵因素。

中醫認為"精氣神"是人體的基礎物質和功能活動的集中表現,是生命現象總體反映。故中醫有"精氣神為人身三寶"之說。《靈樞·本神》篇:"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靈樞·平人絕谷》篇:"故神者,水谷之精氣也。"《小針解》篇:"神者正氣也",《素問八正神明論》:"血氣者,人之神"。可見"神 "是精血氣所生成的人的精神活動和正氣盛衰的總體表現。所以《素問·天年》篇說:"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神分佈於全身,遊行於經絡輸穴,其功能表現為高級的功能活動,如意識、知覺、思維、精神等,包括神魂魄意志思慮智等內容。《靈樞·本神》篇說:"脈舍神",《靈樞·九針十二原》篇說:"所言節者,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這就是說,神可隨氣出入於經絡腧穴之中,針刺取效,必須得經絡腧穴中之神氣。故張志聰說:"行針者,貴在得神取氣。""治神法"也就是通過調整病人的心理狀態和集中醫生的精神意識,使針下易於得神取氣的方法,其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內容。

1醫生治神法

其中包括進針前調神、進針後守神和出針後養神三個方面。進針前調神就是要求醫生在進針前全神貫註,精力集中,細心觀察病人的神氣。要像《素問·寶命全形論》形容的那樣:"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於眾物。"如此才能得神取氣,提高療效。故《九針十二原》篇說:"神在秋毫,屬意病者,審視血脈,刺之無殆。"東漢針灸名醫郭玉說:"神在心手之際。" 進針後守神就是要求進針得氣後仍專心致志於針端,使針下神氣不散,謂之守神。《素問·寶命全形論》說:"精氣已至,慎守勿失,深淺在志,遠近若一。"《靈樞·終始》篇說:"必一其神,令志在針。"都是說進針得氣後還必須守神,使經絡中氣不散,神不去,才能提高療效。出針後養神就是要求醫者在施術後要修身。即要有目的進行修煉,如練氣功、練太極拳等,使"精神內守"。故《素問·寶命全形論》說:"一曰治神,二曰知養身"。《金針梅花詩鈔》說:"用針者人也。醫者之精神治,則造化通,料事明,決斷果。使之臨危則不亂,卒遇大恐而不能驚。病者之精神治,則思慮除,氣血完,使之信針不移,信醫不惑,則取效必宏,事半而功倍也。養身者卻病強身也。以不病之身,方可治有病之人。聚全身之力於指腕,方可使頑鐵通於神明。"

2調病人神氣法

就是通過語言誘導和細心觀察,使病人精神聚會,心情舒暢,在病人心理狀態較佳的情況下接受針刺。《標幽賦》說:"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後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氣隨。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所謂"使本神朝",就是使病人神志安定,神隨氣至。怎樣才能使病人"神朝"而氣至呢?一是要用醫生的雙目觀察病人的神態、目光,通過醫患間的目光暇接,使病人精神安定下來。《靈樞·本神》篇說:"是故用針者,觀察病人之態,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素問· 針解》篇說:"必正其神,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氣易行也。"張景嶽認為:"目者,神之竅,欲正病者之神,必瞻其目,制彼精神,令無散越,則氣為神使,使脈道易行也。"二是通過談話減輕病人心理負擔及對針刺的恐懼、對
疾病的憂慮等,使病人安定、平靜地接受治療。《素問·寶命全形論》說:"靜意觀義,觀適之變"就是這個意思。

由上面的論述可見,針灸"治神法"具有廣泛的內容,其中包括醫生治神法和調治病人神氣法兩個方面。這兩方面內容貫穿針灸醫療實踐的全過程,同時也影響著針刺的療效。因此,隻有在針灸臨床中運用"治神法",才能明顯的提高針刺療效。

 

 

 亞健康手法調理

微信號:TRSH_China (←長按復制)

傳承國術,繼承文化

關註亞健康手法調理

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直接關註我們

           加我個人微信 15378757072  方便聯系

 




Orignal From: 針灸"治神法"淺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