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一則"天價拔魚刺"的新聞受到廣泛關註。據報道,常州一位市民吃魚不慎被魚刺卡住,吞飯和喝醋都沒能解決後送往常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就診。由於魚刺位置比較深(距離門齒18cm),經過檢查、手術後,魚刺成功取出,但傢屬看到近6000元的賬單後,認為醫院在亂收費,還在當地論壇上發帖說:"如今取根喉嚨裡的魚刺這麼貴噠!都趕得上生個娃瞭!"
雖然距離事件發生已過去2個餘月,但在醫療圈仍然不斷發酵,#天價拔魚刺#的話題閱讀量已經達到636.1萬。今日,兒科專傢、微博大V@醫生媽媽歐茜 在微博上發佈道:
(圖片截自新浪微博)
與此同時,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專傢、微博大V@罩得住他爸 也發佈微博稱:
(圖片截自新浪微博)
拔魚刺,在許多人的眼中是何等簡單的事情,喝兩口醋、吞幾口飯不就解決瞭?小九小時候也卡過魚刺,被奶奶用各種土方法折騰過,最後還是去醫院幾十塊錢解決瞭!
細思恐極!還好當年"魚刺哥"選瞭個安全部位來卡,萬一卡在下面這兩個部位,還被奶奶亂指導,估計小九今天就沒法跟大夥兒嘮嗑瞭。
人體食管有三個狹窄處,魚刺最常卡在食管的第一狹窄處,也就是食道起始處,食道附近疼痛,吞咽困難。若卡在下面這兩個極品位置,就比較麻煩,甚至有可能要開胸取魚刺!
主動脈與食管相鄰處。若魚刺卡在這個地方危險性就大瞭!人體最靠近心臟、內徑最粗、壓力最高的血管就是主動脈弓,而主動脈弓就在食道第二狹窄處的左側穿過。如果魚刺卡在食管這個狹窄處,甚至穿破食道壁,損傷臨近血管,就有可能造成致命性大出血。
氣管杈與食管相鄰處。人體左、右氣管分叉處稱為氣管杈,在食管前方跨過,屬於食管的狹窄處。
喝醋
聽到孩子卡到刺,不少傢長就會馬上跑去廚房拿出料理聖手——醋,企圖通過化學作用,軟化甚至溶解掉魚刺哥。
圖樣圖森破!雖然食醋的成分以醋酸(乙酸)為主,醋酸也確實有腐蝕性,但必須達到一定濃度才能發揮作用。根據歐盟分級,乙酸溶液濃度10%以上才達到刺激分級,25%以上才達到腐蝕分級。
而一般傢中食醋中所含醋酸的量約在5%~8%之間,而且喝的效果頂多是沖刷,連浸泡都做不到,光靠幾口食醋就讓魚刺"松口"不太可能。
吞米飯、饅頭、饃
軟的不行,那來硬的!於是許多長輩就讓你吞各種堅硬的食物,比如米飯、饅頭、饃等,把魚刺硬吞下去。
太粗暴瞭!想想,魚刺的頭紮在你的喉嚨甚至食道裡,來個"石頭"滾下來,要麼魚刺下去的同時也劃出一道口子,要麼碰中魚刺的"尾巴"又弄不下去反而紮得更深。
萬一好死不死魚刺卡在上面兩個危險口,一個硬物下去估計就刺穿血管瞭,後果不堪設想。
猛拍背
軟硬都不行,那像拍痰一樣,把魚刺拍出來咯?
當然不行!食管和氣管不同,氣管有痰時,可以通過拍背、咳嗽等方法促進排出,但食管不行啊!光靠震蕩背部就能把魚刺震到往上飛出來?那估計隻有動畫片才能拍出此等效果。而且,拍背不但不能拔出魚刺,還可能加劇食道收縮,紮得更深。
先別急著拿醋、吞飯、拍背,先粗略判斷下魚刺卡在那個位置。
拿出傢中小電筒,張開嘴,發"啊"的聲音,讓傢人學著耳鼻喉醫生的經典動作——照著小電筒、用小匙壓住舌頭,查看魚刺是否在咽喉部。在的話,就用鑷子等各種小工具夾住,輕輕拔出;
這樣也看不到魚刺,說明魚刺進入到喉咽部甚至更深,此時必須依靠喉鏡、胃鏡等專業工具才能取出,別猶豫,趕緊到醫院找耳鼻喉醫生。魚刺雖小,但也可致命,千萬不可疏忽大意。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在傢中已取出魚骨,但總感覺骨刺還在,或者覺得咽喉不適甚至疼痛,此時也應該到耳鼻喉科看看,可能是魚骨導致瞭炎癥等問題。
1喝酒臉紅原來是這個原因!打死你也猜不到
2洗澡水竟然會比馬桶水更污?
3最健康的坐姿 90%的人都不知道
4真正的好身材要看這個部位
5離傢前,應該給爸爸媽媽留些什麼東西?
Orignal From: 價值6000元的吃魚必學技!都來看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