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9日星期五

敵人太強大| 你我都是這個時代癥狀的小小出口





文:簡裡裡

圖:來自電影 World of Tomorrow


"If you think you are enlightened, go spend a week with your family."


----Ram Dass


這本來是篇舊文章瞭。


2013年年末我和網易花田合作瞭一個關於中國婚戀的數據調查,在調查基礎上寫瞭一篇【大時代背景下青年人的婚戀迷茫】。當時我自己正在和父母的激烈爭戰之中,不抗爭無法釋懷,所以借著寫作的機會,拼命地想要弄清楚究竟在發生什麼。兩年過去,我自己的生活有變化,對這個世界開始有不同的理解。


令我驚訝的是,這個世界似乎還沒有太多變化,辦公室的小朋友仍然被緊緊逼婚。大年初三簡小單他大嬸(簡單心理同事)發瞭個朋友圈,隻有一句話:


"敵人太強大"


被逼的不止是婚姻,還有孩子,還有你的住房,你的工作,你的年終獎,你交怎樣的朋友,穿怎樣的衣服,應當如何舉止,在哪裡生活,過年時候你該給外甥女發多少壓歲錢,早餐該不該吃雞蛋。


就好像你的生活事無巨細地綁在他們的褲腰帶上。你想要空間?你想要自由?你想要遠方?你還不耐煩?


你咋不上天呢?


知乎上有個提問,大意說女生28歲瞭,未婚,很焦慮,怎麼辦?


我當時是這麼回答的:


"作為同齡未婚女,我也沒有啥好的建議給你。給你講個故事吧。


我前段時間跟一個美國朋友Kate聊天。起因是她父母78歲,兩個人來中國教課,中午吃飯時候跟我談他們馬上開始的一個研究,還有個學術雜志要出刊。


我跟50多歲的Kate說,你們來中國真好。大傢就能看到衰老沒那麼可怕。她驚訝地說:你覺得我老瞭嗎?我還正年輕力壯呢!

我說,我28歲,可是傢人和社會都覺得我老瞭呢,而且比我還要擔憂我還沒有出嫁。她很意外:為什麼一定要在某個特定年齡之前結婚?我們傢人都是35歲之後生的孩子啊。

我說你你你...你要是在中國,就要被吐沫淹死瞭。

Kate大笑說:你們是還覺得自己生活在人的壽命隻有35年的時代嘛?我的親生媽媽73歲時候又結瞭一次婚,現在正在到處旅遊。


這麼想來,人生充滿希望啊。"


我媽看完我的回答之後說:希望你個大頭鬼鬼。你以為你是在美國?





我上個月的確去美國瞭。在紐約開一個學術會議,幾個精神分析師饒有興趣地跟我聊天。我們聊起來傢庭結構的變化,這個社會的創傷所帶來的焦慮,社會文化構建的沖突。


我說是啊是啊,拋去復雜的創傷不談,單單我們這一代人所見到的世界,和我的上一代所經驗的世界,實在是徹頭徹尾地完全不同。於是父母兇狠地要拿捏我們,我們擰巴著要改變父母:你快來理解我啊。


強求我們的父母理解我們,其實也挺殘忍的。他們沒有經歷過我們經歷的世界,理解哪裡那麼容易。這就好像強求一個父親給孩子乳汁,他們給不出,我們就憤怒。我們本來可以退一步,說:謝謝爸媽的努力,沒有沒關系,我可以向外尋找自給自足,我們兩安無事。


本來兩代個體,各自不同,互不強求,不同然能和。偏偏我們的文化說,不行,父母和孩子不能(心理)分離。你要聽話,要按照他們的意願生活,你不能憤怒,你怎麼有資格憤怒,你應該感激。


於是我們變得更憤怒;父母的驚慌越來越濃烈。




席間突然有個人來問我,說聽說你們有政策是到瞭50歲60歲就會退休。然後他說,這太可惜瞭。我五十多歲瞭,可是我覺得我正當壯年,我花瞭前半生學習到的東西,我積累的知識和經驗,現在正是剛好開始真正能夠有所作為的時候,我無法想象一切就戛然而止的話,感覺多麼無助。我的人生還有很長的時間啊。


就好像剛剛伸出來的茁壯枝葉,被客客氣氣地切斷。說,感謝您為國傢勤勤懇懇貢獻幾十年,我們不需要您瞭。您回傢安心抱孫子吧。


抱孫子?我孫子在哪兒呢,昂?





一定要比較的話,我們的父母輩死亡焦慮來得更兇猛。一段空白的歷史,追溯回我們父母的成長、教育、工作。國傢需要他們打向哪裡他們就打向哪裡,傢庭需要他們犧牲什麼他們就犧牲什麼。


從單位退休出來。上有不識字的父母要照顧,前面是漫長的、沒有組織依靠的人生。不再有價值舞臺,他們感覺到不再重要,也不再有價值感。


父母們嘴上抱怨退休延期,其實被暫時安慰。他們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調整和準備,否則的話他們隻能從你的、你的傢庭、他們的孫子輩身上,重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於是這些都演變成為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爭戰。



最近有和一些朋友聊起來子女的"行為問題",我總是重復同一個觀點:孩子並沒有錯。常常是孩子心裡面有強烈的感受和沖突自己無法處理,也無法言說,於是隻好發展出策略出來,意圖是為瞭保護自己;可是他們太小,這些策略在父母眼中變成瞭"問題行為"。父母急於讓孩子改變的行為,在父母眼中看起來是"癥狀",其實是孩子生存的盔甲。你先去關心孩子的情緒,關心他這個人。不要著急去改變他的認知或是行為。


其實這應用在父母身上也一樣。


所以你跟父母叫說,不要要求我,不要管我,讓我按照我自己的意願來生活!你們能不能通情達理?


對於我們自己覺得容易的事情,對於父母來說,真的挺艱難的。


他們承載瞭整個時代的傷痛,終於找到【你】這個解決的辦法,以為能夠給予他們希望。而當你說,【我】(我的婚姻我的事業我的孩子)才不要給你當什麼希望!他們心底最深的恐懼、脆弱、迷茫、無助、憤怒、傷痛統統被激活。這些強烈的、無能為力的情緒,他們要怎麼辦呢?


他們隻好變得暴怒:你必須得聽我的!我生你養你,你是我的閨女!




你說究竟誰錯瞭呢?誰也沒有錯。


文章既然寫給你看,無論你是父母,還是子女。在急著改變對方之前,請先試著理解對方。


當你能夠透過對方的行為,看見他們內心傷痛的時候,憤怒和怨恨大概會少一些。你也許也會知道真正該做的、該靠近的、該疏離的究竟是什麼。


精神分析總是去看過去,去看歷史,看創傷。然後用它們來理解你的現在。然後你能清楚地看到:你所面對的父母,以及我們自己,並不止是單個的個體或是傢庭。每個個體和傢庭,都承載著這個民族和文化的歷史所贈與的資源和創傷,我們在一起消化。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還背負著好多時代烙下的傷痛,我們還沒有能夠消化和處理我們的傷口。我們還需要時間、耐心和努力。


每個人都是這個時代癥狀的小小出口。


所以姿勢幾乎必然難看,味道有時候也很難以忍受。可是如果你決定在與父母的紛爭和抱怨的間隙停下來,將責怪和無力感的空間騰讓出來,不著急去改變誰,思考、思考一下。請總是記得:無論是我們自己、還是我們的父母,每個個體,無論行為上多麼奇異,都不過是在使用和發展TA應對自己生長環境的生存策略。


不要著急責怪和嘲諷。絕大多數時候,沒有人故意想要折磨誰。


理解和思考總是能夠帶領人們去做行為上的改變,當這一切發生的時候,也許這些故事未來便不會再在你和你的子女之間重復發生。


我從來不會說這很容易。因為這個過程實在很艱難。


不過人生多艱難嘛。"敵人"總是太強大,好在我們是整整兩代人在一起面對。




  • read more(點擊題目即可閱讀)



若想瞭解【抑鬱】【陪伴】【戀愛】【安全感】【漫畫】【心理咨詢師】等等,請直接回復後臺,給你相關文章匯總哦~


另外,歡迎轉載到其他公眾號,格式需要參考這篇小文哈:轉載"簡裡裡"文章請看這裡的格式呦!



 你大概不會戳這裡





Orignal From: 敵人太強大| 你我都是這個時代癥狀的小小出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