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中國科幻元年!
尤其是《捉妖記》、《九層妖塔》、《尋龍訣》幾部大片,讓我們看到,中國觀眾對國產特效開始有瞭信心。
科幻片絕對是中國電影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森局也說過中國電影要從"輕工業"向"重工業"過渡。並且這個趨勢也有票房數據證明:國產片的票房冠軍已經由前幾年的《泰囧》等喜劇片變成瞭2015年《捉妖記》、《尋龍訣》這樣的特效大片。
一分價錢一分貨!喜劇題材或青春題材不可能永遠討巧,票房產出比終將回歸正常。而電影市場的競爭也從軟實力變成拼硬實力!未來,20億以上體量的超級大片一定是科幻或魔幻類的特效大片,可能將不會再是喜劇片這樣的"輕工業"電影。
而技術的創新有兩種模式。
第一種是含著金鑰匙出身的大公司和大投資,動輒幾億元的投資。例如《尋龍訣》就是由三傢一線大佬萬達、華誼、光線共同投資。但這種土豪模式屬於個例,不具備普遍性,尤其是對於二、三線公司以及新公司來說遙不可及。
而另一種創新是新公司新導演的小投資。
像《蒸發太平洋》就是屬於後者。
《蒸發太平洋》才更適合中國科幻電影普遍運作模式
對於更多的國產特效電影來說,《蒸發太平洋》更具有代表性,也適合新公司的發展道路。本片一共才不到1000萬美金的制作成本,連好萊塢大片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也遠遠低於不差錢的國產特效大片。
中小成本特效片肯定會有很多瑕疵,也有很多遺憾。所以,我們對新導演要有寬容的心態。並且站在整個產業發展的角度,我們要看的是一個導演的未來潛力,或者說,中國科幻電影靠一年一部或幾部的超級大片,所取得成績不代表整體成功。就好像奧運會中國運動員取得金牌數量第一名一樣,少數運動員的成功並不代表全國人民的體育素質也提高瞭。
或者,就跟網絡電影一樣,一開始這個市場肯定是投資比較小,制作也粗糙,但是它終究會向好的方向進化,並迅猛發展。再說,中國電影市場也容納不下那麼多數量的幾億投資的超級大片,一般的公司也投不起。市場還是需要中小投資也跟上來,數量也跟上來。
大傢好,才是真的好!
而對於《蒸發太平洋》來說,雖然不是最好的科幻電影,但它做瞭一次有益的嘗試。本片於1月29日上映,是 2016年國產科幻片元年開先河打頭炮。此外,它還最起碼做到瞭以下幾個創新:
1、低成本青睞"超人"主演。一般來說,正常情況下好萊塢一線大咖的片酬都是2000萬美金,二線的也在500萬到1000萬美金。但是導演的情懷和中國市場吸引瞭這個"超人"扮演者佈蘭登。
2、中國創意,全球代工。《蒸發太平洋》是用好萊塢電影工業的模式和制作標準,來講述瞭一個中國原創的科幻故事,100%的中國版權,是國產商業電影謀求海外市場的一次重要嘗試。
3、全球同步上映,墻外開花墻內香。前已經發售到全球20多個國傢,包括日本、德國、韓國、新加坡、印度、臺灣、香港等諸多發達國傢和地區。
4、賣相國際化,但本片並沒有傍好萊塢大片,而是一早就說明自己的純正的國產科幻片血統。
我們應該以寬厚態度看待國產科幻片的創新!
《蒸發太平洋》的問題是限於預算,怪獸的出場的時間太短,觀眾看的不過癮。如果預算跟上,定可以通篇大怪獸、大飛機、大航母,甚至更多的花樣來!
所以,本片導演周文武貝作為一個年輕的新導演,能帶著剛開張的隊伍,隻有幾個人和七八條槍,能折騰出來這樣一部科幻片已經很難得瞭。
相信未來他還有很大的潛力和成長空間。畢竟,在中國導演中,有中外合拍經驗,並且有特效大片拍攝經驗的真不多,目前也隻有烏爾善、陸川等導演。
中國科幻片到瞭搶錢時代,接下來我們相信會有更多優秀的電影人才冒出。而中國電影從量變到質變,需要科幻大片的普及,我們也期待這一代的電影人共同努力,早日實現中國由電影票房大國升級為電影產業強國!
Orignal From: 國產科幻電影進步最大的障礙,其實是偏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